以北京城市佈局為重要坐標系 撬動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難題
  從根本上緩解擇校矛盾 新教育地圖 分四大區域
  法制晚報訊 (記者 趙穎彥) 今天下午,北京全新的教育地圖將亮相。記者瞭解到,市教委下午將召開優質教育資源擴大系列改革措施發佈會,會上將把全新佈局的教育地圖呈現出來。
  據瞭解,根據區域定位,教育地圖也將分為首都功能核心區、城市功能拓展區、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四類。
  今年,在首都教育的謀篇佈局上將以優質教育資源的重組和整合為杠桿,撬動公平與均衡問題的突破,從根本上緩解擇校矛盾,實現教育公平從機會均衡向實際獲得的均衡邁出實質性步伐。
  同時,將以考試評價改革特別是中高考改革為杠桿,撬動素質教育與減負問題的突破,形成以優質、均衡、公平為特征的“北京新教育地圖”。
  按照北京市佈局,16區縣被劃分四類區域:首都功能核心區、城市功能拓展區、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,這成為各區縣繪製教育地圖的一個重要坐標系。
  ■核心區:東城、西城
  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東城、西城,集中體現首都政治、文化中心功能,也是落實“四個服務”(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服務,為日益擴大的國際交往服務,為國家教育、科技、文化和衛生事業的發展服務,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務)的最主要載體。
  兩區共同的特點是名校老校資源豐厚,自然也是擇校熱點。為此,在教育優質資源供給的方式上,兩區主要選擇了內部盤活促均衡,力破擇校。
  東城在10年學區化改革基礎上,將學區制升級改版,全區所有教育機構統一納入8個學區,構建“入盟(深度聯盟)入帶(優質資源帶)一貫制(對口升學)”的資源大通道,學區內貫通優質資源;而西城區的改革步伐較為審慎,在原有4大教育集團基礎上,今年增加3個,每個教育集團有選擇地納入4—6所學校,探索橫向研訓一體、縱向學段銜接。
  ■拓展區:朝陽、海澱、丰台、石景山
  作為城市功能拓展區的朝陽、海澱、丰台、石景山,擔負著拓展外向經濟服務、大力發展高端產業的區域功能,對優質教育佈局的需求迫切。
  朝陽區根據10大功能區,定位優質教育分佈,其中CBD功能區所布設的優質校達37所,占比近40%。丰台、石景山都與西城、海澱相鄰,著力在結合帶上布點留生源,把好學校辦到學生家門口。
  ■發展新區:通州、順義、大興、昌平、房山
  通州、順義、大興、昌平、房山5個區是城市發展新區,承接中心城區疏散的人口和功能。在這5個區的教育地圖中,其改擴建學校的項目遠遠多於其他三類功能區。
  順義3年內的學校改擴建項目達到61個,大興區有54個,昌平今年就有12所新建名校9月開學。
  通州區抓住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契機,將引進城區5所示範高中校區,如此體制性突破標志著副中心教育的跨越發展。可以預見,新城教育的超常規發展,牽引人口疏解、產業轉移,正在為城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奠基。
  ■生態涵養區:門頭溝、平谷、懷柔、密雲、延慶
  在北京天然屏障——生態涵養發展區,駐守著門頭溝、平谷、懷柔、密雲、延慶5個區縣。在它們的新教育地圖上,依據城區、川區、山區的人口與經濟發展需要,有所側重分類布設資源點,引進名校、快速提升本土教育質量是共同的舉措。
  其中,門頭溝力度最大,針對山區、城區、小城鎮三類佈局,引進優質校達10個,占全區學校數量近四分之一,門頭溝地區優質資源點達34個,或將成為京西優質教育新高地。
  相關新聞
  高校體美資源
  將進小學
  本報訊 (記者 趙穎彥) 今年9月1日開始,本市將開展實施高等學校和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體育、美育特色發展工作。
  記者上午從市教委獲悉,屆時,本市百所小學一年級將實施此工作,採取年級滾動方式至2020年。
  通過採取北京高校(20所)、國家及市級藝術機構(國家大劇院)、藝術院團(中芭、北京京劇院)、國家級行業協會(中國合唱協會)、藝術家工作室、體育俱樂部等在支持小學掛牌基地學校、特色學校、項目實驗學校、藝術家工作室、體育俱樂部等方式,對小學開展支持體育、美育特色發展工作。
  相關小學可共享支持單位的圖書、音像資料,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等。在確保原有課時的基礎上,將體育、藝術、校本、活動等課時融通使用,與北京中小學課外活動計劃相結合,使每周總課時量達到10課時以上。
  同時,支持單位將選派管理人員擔任掛牌小學的“校長”,參與學校體育、藝術教育的管理。
  據介紹,市教委將加大對資源的整合和利用,逐步擴大支持學校的數量。
  三種模式打出“組合拳” 各區縣列出時間表 在西城、海澱、朝陽和昌平4區——
  增優質學位 年內2.5萬個
  法制晚報訊(記者 趙穎彥)根據教育地圖的佈局,記者發現16個區縣均把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放在改革首位。今天上午,記者從市教委瞭解到,今年起本市將通過三種“組合拳”的方式擴大優質資源供給。
  16個區縣都列出了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時間表,其中今年年內,西城、海澱、朝陽和昌平將增加優質學位2.5萬個,東城將在2020年前增加優質學位6450個。
  增量推進     東城6年內增優質學校33所
  西城今年新增優質學位800餘個,海澱1萬個,朝陽8200個學位,昌平6000個
  石景山3年內新增學位7600餘個,門頭溝新增1.5萬餘個,房山增9580個,大興增4.3萬餘個,順義增1.8萬餘個;丰台區4年內新增學位近4萬個,通州增4萬餘個
  提出在2020年前,6年內全區優質學校增加33所,擴大優質學位6450個
  計划到年內    4個區縣
  3—4年內     多數區縣
  計劃最長遠    東城區
  各區縣優質學位增長時間表
  各區縣教育新地圖如同區域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份量化“成績單”。
  從地圖中可見,所有區縣都把提供優質教育供給放在改革首位,採取了“增量推進,存量盤活”的方式,既做加法——新建、改擴建學校,又做減法——整合資源,改造薄弱校併入名校一體化管理。
  治理方式     嘗試釋放辦學自主權
  擴大優質供給帶來了量上的顯效,然而,根本還在於質上的提升。
  在區縣教育地圖中,東城區將兩委機關的幹部、各校幹部納入到整體聯動的通道中,實職調用新崗位,力圖打破幹部部門化的僵化用人體制。
  朝陽區重構領導分管學段,分別設立義務教育和高中學段分管副主任,探索管理方式無縫對接。丰台、密雲借勢創辦了理事會制的名校辦分校。門頭溝以全員聘任為切入,激活用人、績效考評的辦學自主權。
  能否充分運用市級政策引導,也在考驗著區域教育治理能力。例如,市級提出的政府購買教育社會服務,就意味著政府、市場、學校間的邊界變化:政府的有限責任,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,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釋放。
  如何向社會資源開放,讓師生獲得更多優質教育的選擇,是教育公共服務充分利用市場因素發展的新機遇。無疑,這需要靈活的思維方式和治理能力。
  門頭溝與民辦品牌巨人教育集團合作,建立九年一貫制的巨人實驗學校,今年9月開學將提供960個優質學位。
  延慶縣一年前引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,使長期困擾師生的英語短板有了顯著提升。
  不少區縣在糾結教師匱乏、經費短缺的時候,這些區縣早已先行試水、嘗到甜頭。
  擴大供給     三種模式打出“組合拳”
  讓老百姓家門口就有好學校,“上好學”的熱切需求“倒逼”綜合改革推進。擴大優質教育佈局,各區縣教育新地圖上描繪出三種模式。
  這三種模式的結合,打出了擴大供給的“組合拳”,瞄準擴優提質,不僅擴大了優質資源的輻射面,也生成了新的研訓資源。
  外引模式:引進外省市、城區名校
  除了東城、西城、海澱三區是內部優化、少有引進之外,其他所有區縣都採用了“外引模式”。這包括引進名校辦分校、城鄉一體化學校、引進高校資源辦分校等,的確是快速擴大供給的捷徑。
  僅以市級推動的城鄉一體化辦學項目為例,全市65所學校中,丰台、大興、昌平、房山分別擁有6所;朝陽區則擁有7所,外加近年從外省市和城區引進的16所名校,朝陽迄今已有23所引進名校,成為城區引進“大戶”。
  本土整合模式:資源共享、教師交流
  包括以東城的“學區制”,西城的“教育集團”,海澱的“一校多址”,丰台、房山的“教育集群”,大興、延慶的“協作區”,順義的“聯盟組團”等,核心是一條主線——打開每所學校大門,在區域統籌下建立共享共研的新平臺。
  越來越多的區縣開始打通學段、縱向貫通,通過軟性研修一體,為硬性的“對口銜接”、“一貫制”、“幹部教師交流輪崗”鋪路,探索“硬措施軟著陸”。
  跨區合作模式:打破區際邊界深度合作
  石景山與北師大合作繼續研發“綠色教育”理念和模式;通州將與東城、北師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分別在師生交流、跨區選課等方面進行實質性合作;懷柔、延慶繼續與城區優質校“手拉手”,懷柔所有學校與西城優質校對接。
  16區縣詳解 高地變高原
  今年 西城試行學區制 海澱新增10000學位 通州引入人大附中、景山學校等優質教育
  法制晚報訊(記者 趙穎彥)為了能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,北京市正通過外引、本土整合以及跨區合作等三種模式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。今天下午,市教委將發佈全新的北京教育新地圖。
 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向法晚記者表示,這張地圖是動態的,最終,若干教育高地將會連片,成為一個優質教育“高原”,大幅提升北京優質教育的覆蓋率,滿足市民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。
  首都功能核心區
  東城:優質校覆蓋率近100%
  戰略規劃:2020年優質校覆蓋率近100%。
  改革新舉:捆綁兩個臨近的普通小學,形成“1+2”模式的“優質教育資源帶”。“大年級組制”將一所優質校與一所薄弱校聯盟結對。
  學位增長:6年增加優質校33所,2014年擴大學位6450個。
  師資建設:全區教師共享數字精品課程、名校教育系列資源、名師課堂等資源。
  西城:試行學區+集團  力促高位均衡
  戰略規劃:積極探索學區制,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,完善學校教育教學功能,統籌各類資源深化素質教育,努力破解擇校難題,加強師資隊伍建設。
  改革新舉:今年將試行學區制,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,建設11個學區,分別是德勝、什剎海、西長安街、大柵欄椿樹天橋、新街口、金融街、陶然亭白紙坊、展覽路、月壇、廣安門內牛街、廣外學區。計劃投入22.8億元完成4個新建校32個改擴建工程70多個裝修改造項目。
  師資建設:使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5個,涉及69所中小學。培養一批市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。成立由北京市特級教師、北京市學科帶頭人等學科領域名師組成的教育系統導師團。
  城市功能拓展區
  朝陽:學區化綜合改革引領教育均衡發展
  戰略規劃:對原有11個學區進行精細化劃分,拓展為15個學區、40個片區。
  新建學校:新建成5所中小學。
  學位增長:今年新增8200個學位。
  師資建設:建立優秀人才學術資助專項經費,對優秀教師的課題研究、成果推廣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資助。
  海澱:今年新增優質學位10000個
  戰略規劃:北部地區通過名校承辦新建教育配套設施、多址辦學方式擴大優質資源。調整學區劃分合理配置資源。
  新建學校:2015年,十一學校龍樾分校、上地實驗小學西校區、中關村三小萬柳新校區開始招生。到2016年,北部四鎮共引入9所名校。
  學位增長:2014年內將新增1萬個優質學位。
  師資建設:海澱教師研修網和優秀課程資源庫提供教科研服務。名師工作站、優秀校長培養基地、特級教師研究中心擴大全區名校長、名師群體規模。
  丰台:將建成16個教育集群20個教育集團
  戰略規劃:整合區域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分校達17所。推進區級示範校和優質校建設達38所。未來四年,將建成教育集群16個、教育集團20個。
  新建學校:預計到2017年,各級各類學校(校區)超過300個。
  學位增長:4年內新增學位近4萬個。
  師資建設:到2015年,將擁有特級教師50名,北京市學科帶頭人、北京市骨幹教師200名。
  石景山:集群化助力優質資源擴容
  戰略規劃:“東中西”三區域一體化整體發展,各區域優質高中校均帶領一定數量的純初中校乃至小學,形成新的優質教育集群。
  新建學校:2013年新建北師大附中京西校區,2015年投入使用。京源學校蓮石湖分校(暫名)今年9月開始招生。另有已列入規劃的西黃村規模學校(暫名)。
  學位增長:3年內新增優質學位7600餘個。
  師資建設:到2015年,力爭培養10至15名在市、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知名校長。引進10名左右的優秀校長、特級教師和省級骨幹教師。
  城市發展新區

  昌平:優化資源佈局建美麗新區
  戰略規劃:到“十二五”末,重點培育25所優質特色中小學、引進區域外名校8—10所。 
  新建學校:12所名校(名園)今年投入使用。
  學位增長:新增學位6000個。
  師資建設:組建昌平區中小學及學前教育均衡發展項目組,加快名師名校建設速度。
  大興: “點線圈”格局盤活8大協作區
  戰略規劃:打造品牌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,連接小、初、高學段銜接的優質教育資源,形成8大校際協作區共研機制。
  新建學校:3年內實施54項改擴建工程;兩年內擬建8個校外教育活動站。
  學位增長:3年將新增學位4.3萬餘個。
  師資建設:2014年底將區級骨幹及以上優秀人才的比例從15%提高到18%。
  房山: “一環兩帶三區”義務教育集群發展
  戰略規劃:組建“一環兩帶三區”義務教育集群。
  新建學校:今年將建成兩所學校。3年內將改擴建14所學校。結合新城建設,規劃新建4所公辦一貫制學校。
  學位增長:未來3年新增學位9580個。
  師資建設:5年來共招聘優秀畢業生940人。實施“特級教師行動計劃”,組織骨幹教師與特級教師、專家、學者建立師徒關係。
  通州:優質教育為城市副中心發展奠基
  戰略規劃:將引入人大附中、首師大附中、景山學校、北京二中、北京五中等5所示範高中校校區,形成“3+5”優質高中新格局。
  新建學校:本年度已開工建設6所學校,其中3所學校將在秋季招生。未來幾年內,將新建、改擴建20多所中小學。未來3年力爭增加2—4所市級示範園。
  學位增長:幾年內增加學位4萬餘個。
  師資建設:與首師大、北京教科院等合作建立11個學科工作站以及23個名師工作室。每年計劃引進省外在職高水平教育人才10名左右。
  順義:新增優質學位2.4萬餘個
  戰略規劃: 建立牛欄山一中、順義一中、楊鎮一中三大聯盟,帶動75所學校。
  新建學校: 2014年引進兩所優質資源校建立分校或校區。今後3年推進20所中小學改擴建工程。
  學位增長: 3年內新增優質學位2.4萬餘個。
  師資建設: 目前,區級以上骨幹教師已占教師總數的14%,覆蓋所有學校和各學段。
  生態涵養發展區

  門頭溝:3年內優質教育資源廣覆蓋
  戰略規劃: 確保每個教育帶從幼兒園到高中均有優質教育資源覆蓋。區內優質校與山區校結對。
  新建學校: 2014年至2016年,經過規劃調整將達65所學校。增加“小學幼兒園對口直升”比例。
  學位增長: 2014年,全區新增5640個優質學位。
  師資建設: 到2015年,計劃引進名校長、特級教師、省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及博士生等高級人才100名。
  密雲:組建三大區域教育聯合體
  戰略規劃:建立城區教育聯合體、城鄉聯誼校、特色校聯盟三大團體;兩所市區優質校落戶;組建九年一貫制學校。
  改革新舉:大力投入學前教育,未來三年內均可滿足入園學位。
  新建學校:目前正在對9所學校(幼兒園)進行改擴建,另有8所中小學即將開始改擴建工作。
  師資建設:實現師資縣域內城鄉之間、學校之間雙向流動。全縣43%教師參與城鄉流動。
  懷柔:新型“學區制”城鄉聯動發展
  戰略規劃:將城區校、平原校和山區校“捆綁”,每一所學校對接西城優質校。 
  改革新舉:提拔任用校長傾向於“業務精湛型”,鼓勵校長兼課。
  新建學校:從2012年至今,14所學校納入建設工程項目。
  師資建設:增加山區教師補貼。
  平谷:“幸福教育”引領課改聯盟均衡發展
  戰略規劃:引進市區優質名校資源,打造區域內橫向教育聯盟。
  改革新舉:進一步實踐和完善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及課堂教學評價方案。
  新建學校:北京一師附小平谷分校和北師大附中平谷第二分校分別於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投入使用。
  師資建設:3年內全區要培養100名市級以上骨幹教師。
  延慶:組建8大協作區1個高中聯盟
  戰略規劃:組成中小學8大協作區和1個高中教育聯盟,“1+X捆綁式發展”、“課改協作片”等。 
  改革新舉:從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、落實考試評價改革、提升整體教育質量、完善招生入學制度等四大領域實施改革。 
  師資建設:每所農村校至少1名縣骨幹。到2015年,培養28名左右優秀校長、140名左右優秀教師。
(編輯:SN09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rka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