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柳德新 通訊員 何大華 鄧集鍵
  曾經的荒山,如今綠樹成蔭;河道內亂採濫挖現象,得到根本扭轉;農業面源污染,也在逐步緩解……10月下旬,記者在株洲採訪發現,湘江流域初現“山清、岸綠、河暢、水凈”的景象。
  湘江保護,千頭萬緒。在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這一省政府“一號重點工程”中,株洲市將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,進行系統治理。“問題在水裡,辦法在岸上。”株洲市水務局局長尹朝暉說。
  治理水土流失,措施在山上
  站在茶陵縣馬江鎮玄武村的山坡上,湖南慧科生態園的山林一眼望不到盡頭:油茶林覆蓋了一個個山丘,香樟、桂花樹、茶花樹等水土保持林鬱郁蔥蔥,桃、李、楊梅、棗樹等經果林枝繁葉茂……
  行走在湖南慧科生態園,處處是風景。在一處半山腰,6個水泥砌成的徑流槽排在一起。工作人員解釋,這是對六方塊護坡、種草、廢舊輪胎固土等不同水土保持方式進行泥沙測試。
  在2008年之前,這裡還是光禿禿的荒山,一遇暴雨洪水,泥沙俱下,周邊農田都被泥沙掩埋,河水一片混濁。茶陵縣水利局局長譚玉元說:“這裡屬於洣水二級支流麻石江流域,流域面積32.5平方公里,水土流失面積超過三分之一。”
  治理水土流失,措施在山上。2008年,當地村民、在外經營運輸的老闆陳春香回鄉創業,成立湖南慧科生態園林開發有限公司,投資7000餘萬元,流轉土地7000多畝,開展民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,打造一個集“生態農業、觀光農業、休閑農業”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,被水利部評為“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”。現在,麻石江流域水土流失現象大為減少,農民在大雨後再也不用下田清理泥沙了。
  目前,炎陵縣南沖河小流域和玉江河小流域、醴陵市新陽河小流域、茶陵縣漚江小流域等都在實施水土保持項目。
   減少農業面源污染,功夫在田裡
  農業生產,不少農民無節制施用農藥,導致污染都到了河裡。
  減少農業面源污染,功夫在田裡。
  在攸縣綠豐植保專業合作社,4架無人機“躺”在地上正在充電。合作社負責人武軍說,這4架無人機,包攬了攸縣3萬畝農田的農藥噴灑任務,包治包藥170-200元/畝(兩季)。
  在附近一片農田,記者看到無人機噴灑農藥的演示。工作人員裝滿10升藥液後,操作遙控器,無人機螺旋槳高速轉動,發出嗚嗚的響聲,在田間上空離地1.5米高處盤旋,並從4個孔噴出藥液。不到一分鐘,一畝地就噴灑完畢。
  “無人機一天可作業200至400畝農田,農藥霧化效果更好,藥液噴灑更精準、更均勻,而且更節約用水。”攸縣植保站站長王爭文說,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,可避免高毒、高殘留農藥使用。
  今年上半年,株洲市完成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51.29萬畝,測土配方施肥172.5萬畝,有效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,保護了湘江水資源。
   遏制河道亂象,手段在監控中
  株洲全境有5公里以上河流341條,其中湘江幹流89.6公里,一級支流洣水221公里、淥水96公里。
  相比水土流失、農業面源污染,河道內非法採砂因其流動作業而更難遏制,成為湘江保護中的“頑疾”。
  為根治這一“頑疾”,株洲市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,從2011年11月起在全市範圍開展河道採砂專項整治及規範化管理工作,取締非法淘金船155艘、採砂船221艘,停業管制採砂船110艘,切割吸砂船裝置49艘,拆除關停各類砂石碼頭306個,清理整治河道採砂尾堆554.4萬立方米,並建設3個規範化、規模化的新砂場。同時,將湘江株洲城區段全線劃為禁採區。
  遏制河道亂象,手段在監控中。2013年底,株洲市財政投資300萬元,在湘江株洲城區段建成河道管理監控系統,在湘江二橋至三橋11公里的河段交替設有16個高清攝像頭,每個攝像頭的監控距離在1500米至2000米之間,而且帶有激光夜視功能,可清晰監控到夜間畫面,對湘江河道實行24小時監控。記者在株洲市水務局監控室看到,水政執法隊員只要輕點鼠標,湘江株洲城區段的河道情況一目瞭然。監控系統對進入視頻監控區域的所有船隻進行預警,並對可疑船隻進行自動放大跟蹤。一旦出現傾倒垃圾、渣土、非法採砂行為,執法人員可立即前往現場處理。
  “千里眼”監控顯奇效。河道採砂專項整治前,株洲市市長熱線每月接到市民反映的河道採砂投訴近200條,今年以來的投訴只有3條。  (原標題:問題在水裡 辦法在岸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rka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